/一辆途观1.8TSi自动挡运动型多功能车故障指示灯点亮
故障现象:一辆途观1.8TSi自动挡运动型多功能车,行驶里程2.2万km,故障指示灯点亮。
检查分析:经过检查,笔者发现发动机怠速平稳,加速顺畅,运转状态无异常表现。使用VAS5052故障诊断仪查询发动机控制单元J623,报出故障码为:08213 进气歧管风门位置传感器范围/性能,静态(图1)。
途观1.8TSI发动机在进气歧管内设有涡流风门,控制单元程序设定了2个位置:发动机转速3 000 r/min以下时,风门处于初始关闭位置,进气流速在通道截面较小的条件下得以增加,满足低速形成较强进气涡流的要求;发动机转速达到3 000 r/min后,涡流风门全开,加大进气截面以减小阻力,满足高速所需的充气量。对这2个位置的监控由涡流风门电位计G336完成。
根据大众故障码的规律,可以将“传感器范围/性能”定义为不可靠信号,即传感器有信号产生,但起始点与终止点范围偏离目标值,或起始点与终止点范围满足要求,但传感器信号性能不规则。清除故障码后,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到达3 000 r/min,这时故障灯再次点亮,08213故障重现。怠速时读取142组测量值为:0.0%(涡流风门实际值); 0.0%(涡流风门计算值);3.75 V(G336电源);故障(G336匹配状态),表明电位计信号起始点正常。执行基本设定功能006-142后,故障内存多出了“08196 气缸列1进气歧管通道打开时卡住”的静态记忆。
转到引导性故障查询,读出发动机转速 3 000 r/min时G336的测量值为70.59%,实际值与理论值99.22%差值较大,意味着当前涡轮风门不能完全开启(图2)。根据涡流风门的机械结构分析,故障大致有以下3种原因:①涡流风门电位计G336滑动电阻后半程信号缺失;②真空膜盒不能全程动作,这里存在2种可能,一是真空管或膜盒漏气,二是电磁阀N316真空通道截面开度不足;③进气歧管涡流风门轴因积炭滞受阻,从而不能完全开启。
关闭发动机,将点火开关转至“ON”挡,用手拉动真空膜盒拉杆,同时观察142组1区G336的测量值由0.0%达到98.91%,这个数值表明涡流风门可以全开到位,也表明了G336电位计全程范围内的位置测量都没有问题。脱开真空电磁阀N316插接器及连接的真空管,在加电的状态下进行吹气测试,确认电磁阀真空通道无堵塞。用真空直接加载膜盒测试,可观察到膜盒吸动拉杆上移,但是否能到达止点位置目测无法确认。由于膜盒驱动力矩与涡流风门轴的阻力矩只能平衡在涡流风门转过70%的位置上,笔者分析故障原因不是涡流风门轴轻度卡滞,就是膜盒没有提升到位。
故障排除:拆下进气歧管(不拆真空膜盒等附件)检查,发现腔体内机油胶质过多,用化油器清洁剂重点清洗涡流风门轴上的胶质,以减小其转动阻力。再次使用真空加载膜盒做拉动风门试验,风门可以全程开启。
装复进气歧管,使用基本设定功能006-142,点击激活键,屏幕出现匹配正常的显示,故障存储器内的记忆由静态转为间歇式。清除故障码,将转速提高到3 000 r/min以上,故障灯不再点亮,读取142组测量值为:98.35%(涡流风门实际值);99.22%(涡流风门计算值);3.75 V(G336电源);匹配正常(G336匹配状态),故障排除,结束维修并交车。
回顾总结: 通过以上2个案例可以发现,在遇到故障现象不明显的隐性故障时,一定不能盲目删除故障码,应根据该故障码的储存条件,读取相应的数据,确定出故障的大致范围。在案例1中,根据长期燃油修正数据为22.7%这一异常现象,可以确定混合气偏稀,进一步排查供油系统和进气系统,最终找出故障点并顺利排除故障。而在案例2中,也是根据故障查询,发现风门打开位置与额定值存在 28.63%的差距,排查后发现故障原因是风门轴脏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样的隐性故障,往往无法在维修结束后通过直接观察确定故障是否排除。所以一定要再次读取相关数据。在案例1中,笔者没有删除故障码,而是通过20 km的路试,观察到长期燃油修正值逐渐回到了3.7%的正常范围内,确定故障已经排除。在案例2中,虽然可以通过目测观察到风门已经可以正常开启,但笔者依然通过读取数据确定其实际开启位置已经达到了 98.35%。这样才能保证故障一次性排除成功,杜绝返修现象,提高客户满意度。(陈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