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D3A8轿车自动变速器综合故障的解决
故障描述:
一辆奥迪D3A8轿车,搭载排气量为3.7 L的V8发动机,匹配德国采埃孚公司生产的6HP-26型6前速全时四驱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15万 km。用户反映该车当车速在30~40 km/h加速或减速时,在车内能听到类似齿轮撞击的“咔咔”声;当车速由70 km/h降至60 km/h时,车辆明显犯闯,不过不是很严重;其他加速过程则一切正常。
故障分析:
图1 前轮驱动桥部分
图2 后轮驱动桥部分
遵循从简到繁的原则,笔者决定先从解决异响故障入手。从车辆的异响情况看,应该是齿轮啮合间隙偏大所致。在该车变速器的机械系统中,齿轮传动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另一部分为固定轴齿轮传动的前后驱动桥传动机构。此款变速器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采用的是莱佩莱杰式行星排,实际就是1组减速单级行星排加1组拉维奈尔赫机构,共同组合实现6前进挡1倒挡功能。结合车辆使用情况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特点,笔者初步判定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极小,故决定对驱动桥的传动机构进行重点检查。在笔者分别检查了前后驱动桥(图1)及四轮驱动机构后,发现后驱动桥(图2)齿轮啮合间隙明显偏大,四轮驱动系统已严重缺失润滑油。按照维修手册的要求,更换后驱动桥并重新加注SAF-AG4润滑油,试车异响声消失。
接下来对5挡降4挡冲击进行分析。首先对变速器做基本检查,连接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无故障记忆。检查自动变速器油质及油量,均正常。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大多与油压控制有关,同时也与变速器换挡执行元件的协调性有关。这样故障范围为5挡降4挡换挡点油压高、换挡电磁阀性能下降及换挡执行元件切换不协调。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和故障特点,可以判定变速器内部执行元件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应重点对从液压控制阀体进行检查。
图3 液压控制单元
在该款自动变速器中,液压控制阀体与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图3)一起内置于自动变速器内,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和传感器联成一个整体,其中还包括7个电磁阀(EDS1~6及MV1)。EDS3、EDS6是正比例控制电磁阀,控制压力随电流上升而增大;EDS2、EDS4及EDS5是反比例控制电磁阀,控制压力随电流的上升而减小;MV1为开关式电磁阀。电磁阀EDS1在1挡、2挡、3挡和4挡时控制离合器A的压力,电磁阀EDS2在R挡、3挡及5挡时控制离合器B的压力,电磁阀EDS3在2挡、6挡时控制制动器C的压力,电磁阀EDS4在P挡、R挡、N挡及1挡时控制制动器D的压力,电磁阀EDS5为主油压调节电磁阀,电磁阀EDS6为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控制电磁阀。电磁阀MV1在4挡、5挡及6挡时配合电磁阀EDS4打开离合器E的油路。
图4 多层阀体
在了解上述相关知识后,接下来对变速器进行进一步检修。拆下液压控制阀体,清洗阀体并仔细检查,发现阀体柱塞没有磨损和卡滞现象,看来电磁阀出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更换全套电磁阀、自动变速器专用油和滤清器,装复后对车辆进行路试,出现奇怪的现象,5挡降4挡冲击现象消失,3挡降2挡,2挡降1挡的过程中却均出现冲击现象。对自动变速器进行长时间自学习,故障丝毫没有好转。这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为什么清洗液压控制阀体并更换电磁阀后会带来新的问题呢?带着疑问重新分解液压控制阀体,发现双层阀板(图4)的中间隔板上面的密封材料部分已经松动甚至脱落,看来问题就在于此。由于密封材料损坏,导致阀板内部油路压力泄漏,从而导致变速器换挡失准。由于中间隔板不能单独更换,因此只能更换液压控制阀体总成。考虑到这款液压控制阀体的订货时间较长且价格昂贵,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决定对其进行维修。仔细观察液压控制阀体的结构特点,笔者发现阀体接合面的加工工艺是以满足密封条件,于是决定去除中间隔板上的密封材料(不能损伤隔板)。
故障解决:
去除密封材料后,重新组装好液压控制阀体,螺栓拧紧力矩为12 N·m(标准为8 N·m),装复后试车,升降挡一切正常,故障彻底解决。
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