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帮

Posted by:
liyinhu

该同志还没添加个人介绍

1,509

/这辆凯美瑞无法正常行驶

  • 2013-06-09
  • No Comment

故障描述:

一辆2006年产广汽丰田凯美瑞轿车,搭载2AZ型发动机和U250E型5挡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15万km。之前的维修人员反映,该车每行驶到一定里程后,自动变速器便开始出现打滑现象,并且油液完全变质,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先后更换过2个变速器总成和2个液力变矩器,但问题没能解决。

 

故障分析:

笔者接车后,与前维修人员沟通后了解到,此车刚换上第3套变速器和液力变矩器总成,为防止再次出现问题,他们未敢进行激烈试车。为能彻底排除故障,他们还更换了动力系统控制单元、发动机/变速器控制线束和发动机散热器。但由于故障尚未出现,所以还不知换上的零件能否对故障排除起到作用。

笔者了解该车的情况后,没有立即采取实质性的检查措施,而是对在此之前的维修过程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该车在第1次出现故障后,曾更换过自动变速器总成和液力变矩器。而且更换零件的维修企业正是该车型的4S店,所用零配件都是原厂的。按说这样的维修方案是很完善的,不应该出现问题。不过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也不能完全排除零件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但是,第2次更换上述总成后,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这就有些奇怪了。从概率上讲,2套总成出现同样的故障,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相对而言,安装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变得较大。

由于有了安装失误的假设,所以笔者进行路试时,特别关注了变速器运行状态的细节。试车发现,变速器换挡控制正常,但在变矩器锁止时,车身有极轻微的抖动。考虑到该车与变速器相关的零部件大部分都已更换过了,此时仍然出现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根据路试结果,笔者判断变矩器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到此为止,整个维修过程都未涉及总成的内部,所以即使存在操作失误,原始错误点不会是在变速器或变矩器的内部,而应在外部。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逐一地将变速器的各部分拆下,并重点检查与变矩器相关的部分。当拆下变矩器时发现,其与飞轮连接的3个固定螺栓中有1个不带垫片。笔者敏感地意识到这里存在问题,但前维修人员坚持认为这是原车的设计,并解释说这是定位螺栓。

笔者仔细观察变矩器,发现在不带垫片螺栓的安装位置底部有明显的压痕。分析变矩器的结构特点(图1),在压痕的下面是锁止离合器的工作面,如果螺栓使工作面产生变形,势必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在变矩器未锁止时,锁止离合器片与变形的变矩器端盖之间的间隙会变小。这样,在锁止离合器分离时,此处会产生高温。当锁止离合器接合时,由于端盖的工作面不平整,会造成变矩器锁止时出现抖动。分析结果与故障现象基本吻合。

如果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后果会是很严重的。这是因为锁止离合器分离时恰好是车速较低的行驶状态,离合器产生的高热量无法散发。当油液的局部温度超过其闪点时,油液会产生气化。气化所产生的气体会随着油液的循环进入液压系统,这会使整个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使变速器的烧蚀不可避免。

尽管故障的分析有了进展,但前维修人员很难接受笔者的判断。为此笔者与前维修人员一同将店内试驾车的变速器及变矩器拆下来进行对比,果然发现原车的每一个固定螺丝都是带垫片的。为了进一步证实笔者的判断,将之前换下来的变矩器剖开进行检查(图2),确实发现在螺栓压痕处变矩器的内部有烧蚀的迹象,这样便完全证实了笔者的判断。

 

故障解决:

更换变矩器,为固定螺栓配上垫片。试车并做回访,确认故障排除。

回顾总结:

事后了解到该车是在更换曲轴后油封时,维修人员无意中丢失了那个垫片。此后,每次更换变速器及变矩器总成时相关人员都认为缺少垫片是原车的设计,所以无人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一操作失误在时间、人力和物力方面造成了很大损失。这提醒维修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对于零件的摆放次序及保管不可小觑,要始终如一地做到一丝不苟。(杨文学、张  弘)

 

发表评论

你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back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