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产别克林荫大道轿车无法起动
故障现象:一辆2007年产别克林荫大道3.6 L轿车,行驶里程12.43万km。用户反映车辆无法起动,起动机工作正常,之前也因无法起动维修过,当时经检查是燃油压力不足,更换过燃油泵。
检查分析:接车后,笔者首先确认故障现象,的确不能起动,但令人意外的是,尝试几次后,车辆又正常起动了。起动后发动机运转正常,但半小时后自动熄火,然后再也无法起动,据此判断该车的故障在热车时发生。
经检查发现,起动机工作正常,燃油压力为0,而燃油指示有2格(未到红线)。根据电路图(图1),笔者检查燃油泵F12熔丝,正常;使用试灯测试燃油泵M8插接器,无虚电。难道更换不久的油泵又坏了?或是油表指示不准?在燃油泵通电的情况下,仔细听可以听到燃油泵运转的声音,因此基本可排除第1种可能性,于是对第2种可能性进行验证。
笔者直接拆下燃油泵,查看右侧主油箱,发现油箱中燃油量确实已经见底,但油表指示灯显示还有2格油。经观察发现,该车采用的是马鞍式燃油箱,真实油量是由左右主副油箱的2个燃油油位传感器共同监测,而主传感器集成在燃油泵总成中,是新的,是否副传感器或其线路有故障?
此时,笔者考虑到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马鞍式燃油箱的左侧副油箱有油,但不能抽到主油箱内。按照先易后难的处理原则,笔者先根据虹吸效应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尝试抽出副油箱燃油,具体操作方法为:将一软管的一端距离管口5 cm左右的位置开一个小孔,将压缩空气的气枪顶端插入小孔内向软管口方向吹气(图2),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好副油箱的输油管,副油箱中的燃油被抽出,油量有10 L左右。由此证实副油箱中有燃油,只是不能被输送到主油箱,因此燃油指示应该没有问题。
接下来要检查的问题是燃油为什么到达不了主油箱。通过之前对副油箱的抽油操作,可以证明副油箱传输管及其过油口是没有问题的,于是笔者拆检燃油泵,发现有1根较细的油管断裂脱落(图3)。
故障排除:更换燃油泵,将抽出的燃油添加回油箱中后试车,故障完全排除。
回顾总结:该故障车辆刚被拖回厂时为何能够着车,半小时后又自动熄火呢?笔者分析应是拖车过程中由于车辆的晃动,副油箱中的少量燃油被晃到主油箱中所致。
该车因马鞍式燃油箱的副油箱中燃油不能输送到主油箱而产生故障。该故障案例涉及到了2个效应:虹吸效应和文氏效应。2种效应共同点是都能使液体流动,但它们又有所区别,而有时工作又是相互关联的。虹吸效应是利用液位差使液体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由高处流向低处;而文氏效应则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在高速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压差(液体或气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周围压力越低)来吸入液体,使液体流动。
在检修过程中,笔者使用压缩空气抽油应用的是文氏效应。当有油被抽出后,停止对软管出口吹气,燃油会自动流出来,这时就是利用的虹吸效应。虹吸效应正常工作的3个条件如下。
(1)先将导管内装满液体。(在该案例中利用压缩空气、软管和文氏效应实现)
(2)导管的最高点距离上容器(燃油箱)液面的高度不得高于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度。
(3)导管出口应低于上容器(燃油箱)的液面。(可稍举升车辆效果更佳)
检修过程中正是符合了上述3个条件,从而成功将副油箱中燃油抽出。
马鞍式燃油箱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首先所需的高速流动的液体(或气体)是由电动油泵泵出的高压燃油,高压燃油一部分流向发动机油轨,另一部分高速流向与副油箱传输管连接的文氏管(燃油泵内),形成文氏效应,由此产生的压差吸附副油箱燃油到主油箱;此时若主副油箱燃油有液位高度差则虹吸效应的3个条件都满足,笔者认为此时虹吸效应也是参与工作的。
根据以上原理,分析该车最终的故障原因是:由于调节阀处的橡胶管脱落(图4中红色叉子处),致使传输文氏管缺失高速流动的液体,文氏效应不能成功实现,副油箱燃油不能传输到主油箱,最终导致发动机无法起动。(陈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