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帮

Posted by:
wangquanlei

该同志还没添加个人介绍

4,305

雷克萨斯MPX系统故障

  • 2013-06-09
  • No Comment

故障描述:

在日本丰田雷克萨斯(凌志)轿车上,多路通讯系统(MPX)系统被广泛地采用。该系统是将许多不同的ECU连接到单一通讯线路(总线)上,并将数据(信息)通过此线在ECU之间相互传输。截止到2002年,丰田汽车公司采用的MPX系统是其自己研发的通讯技术,叫做车身电子区域网(BEAN)。由于BEAN在通讯能力上的不足,2003年以后生产的部分车型中使用了国际流行的CAN总线技术。在丰田雷克萨斯(凌志)车系中运用的复合网络通讯技术叫做丰田多路通讯系统(MPX)。它是一种多通讯协议共存的层次性网络结构,由GATEWEY ECU执行网关功能,进行数据交换,它能使不同的数据排列类型相互通讯。各ECU通过串联数据通信总线相连,并以数据通讯的方式传输信号,满足了丰田汽车对于不同通讯速率级的信息交流需求。具体包括视频通信区域网(AVC—LAN)、车身电气区域网 (BEAN)及控制器区域网(CAN)三种总线。

 汽车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连接可以采用不同类型,①环形:在这类网路中,各ECU呈环形连接,这类网络的特点就是发射ECU输出的信号绕环传输,并返回的到原来的ECU 。②星形:在这类网络中,中央的是主ECU,它具有中央控制功能,各ECU 呈星形连接,它们之间如果不经过主ECU 则不能相互通讯。③总线型:在这类网络中,所有的ECU 连接到一根共用的通讯线上,通过它发送各ECU输出信号,并接收各ECU输入数据。

图1  LS430 MPX组成

表1  车门总线

表2  转向柱总线

表3  仪表总线的ECU

 在2000年款的丰田雷克萨斯(凌志)LS430上,MPX系统采用了3个BEAN总线和1个AVC-LAN总线(图1、表1~表3)。BEAN 网络采用了环形和总线型网络连接各ECU这类的连接方式,被称为“菊花链”。在菊花链中,如果其中的一点出现开路,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通讯。AVC-LAN的网络则采用了星形网络,复式显示器或音响主机主体装置位于星形网络的中央。

 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例实际故障,与大家探讨一下此类故障应如何排除。

 一辆2002年产凌志LS430 UCF30轿车,搭载3UZ-FE型发动机,行驶里程4 597 km。用户反映该车倒车时后风挡电动遮阳帘不工作,中控锁、电动后视镜不受控制,转向盘上的按钮全部失灵,开小灯时没有前后防雾灯,无油箱和行李舱开启功能,倒车雷达开关按下后仪表上无显示,各车门打开时仪表上没有车门指示图案,发动机熄火后转向盘不能自动回到初始位置,VSC OFF指示灯点亮。

故障分析:

图2  该车MPX系统相关线路

根据故障现象,我们首先用OBD读取VSC系统的故障码,故障代码为C1303——BEAN通讯故障。在将故障码进行记录后,不能清除记忆在电脑中的故障码,同时需要根据故障码的提示检查相关的线路,首先根据电路图(图2),检查和BEAN系统相关的熔丝是否有熔断和烧蚀的现象,主要是检查MPX-B1、MPX-B2、MPX-B3、MPX-IG、MPX-ACC及D-ACC熔丝,经检查,上述的熔丝没有熔断和损坏的情况。

 根据维修手册关于维修C1303的故障提示,应检查MPX1的通讯线路S13(制动控制电脑)8号端子(棕/黑色)到组合仪表(C12)3号端子(棕/黑色)的通讯线路是否有开路和短路的现象,检查未见异常的现象。再检查组合仪表(C12)2号端子(棕/黑色)到网关电脑(G1)16号端子之间的通讯线路是否有开路和短路的现象,经确认没有异常的现象。

 在确认了MPX1通讯电路没有故障的情况下,我们检查了MPX2的通讯电路,S13(制动控制电脑)19号端子(棕/黑)到气囊电恼(A27)24号端子(红/蓝色)之间的通讯电路是否导通是否有开路和短路现象,检查未见异常;检查从气囊电脑(A27)到乘客侧J/B电脑(P3)1号端子(红/蓝色)之间的通讯线路是否有开路和短路的现象,未见异常;检查乘客侧J/B电脑(P3)4号端子(棕/黑色)到发动机控制电脑(E3)21号端子(棕/黑色)之间的通讯电路是否有开路和短路的现象,未见异常;检查从发动机电脑(S3)20号端子到空调控制器(A14)2号端子之间的通讯线路是否有故障,未见异常;检查空调控制器(A14)4号端子到NETWORK GETWAY电脑(G1)5号端子之间的通讯线路是否有开路和短路的现象,未见异常。

 经过上述的检查,均没有查出异常的情况,于是笔者将插头装回到NETWORK GETWAY上,此时再次起动发动机,故障消失。但当用手轻轻地抖动线束后再次起动发动机时发现,故障重现。

故障解决:

经笔者仔细查找发现,NETWORK GETWAY(网关电脑)的G1接头虚接,在将故障点进行处理后故障彻底排除。(杨洪举)

回顾总结:

发表评论

你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back up ↑